天津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政治常识(7)答案与解析
1.>最近,“鬼魂探测器”手机软件十分流行,据说可以探测出“鬼魂”,小高安装了这款软件,探测时手机上出现了“鬼魂”的轮廓并伴有恐怖的声音,小高吓得一夜没睡。后软件开发者说,这只是个娱乐程序,“鬼魂”形象是事先安装在软件中的。这件事说明( )
A.“鬼魂”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认识的影响
B.“鬼魂”并不存在,但可以创造出来
C.所谓的“鬼魂”只不过是植入人脑中的观念性的东西
D.人脑对“鬼魂”是根本不可认识的
2.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A.认识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全过程
B.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基础的、低层次的认识
D.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接近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
3.
近年来,“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防线的失守告诉我们,光是整治企业,问题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在监管方面,还有大量的难题需要攻关。这表明( )。
A.内因要通过外因起作用
B.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D.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4.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着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5.
下列古谚、古训不蕴含同一哲学原理的一组是( )。
A.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
B.鲁侯养鸟;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
【答案解析】:
1.答案: C
解析: A选项的表述明显错误,“鬼魂”不是客观存在的,而只是人的主观意识;B选项也错误,鬼魂是不存在的东西也不可能被创造出一种客观实在;C选项的表述正确,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D不正确,人脑可以对客观事物产生认识,但是认识的结果可能是正确可能不正确
2.答案: B
解析:
“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即人类实践活动,题干指的是人的认识基础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故答案选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于以下各点:(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 准。(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3.答案: D
解析:
本题通过对社会热点现象的描述考查哲学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外因共同影响事物的发展。企业诚信缺失是内因,监管方面不足是外因,食品安全防线失守是这两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故选D。
4.答案: C
解析:
为什么“追求”真理比“占有”更宝贵?因为真理也是发展的,“占有”真理,今天在这里是真理,时间、地点、条件变化了,人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占有”的真理还会是真理吗?因此就要不断地追求真理。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D
解析:
A选项中,“郑人买履”指郑人犯了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买不到鞋子的后果,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按图索骥”用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不求事物本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也就实现不了目标。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了一个哲学原理:做事情需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选项中,“鲁侯养鸟”说明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就会弄错事实;“良莠不分”比喻将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不加区分;“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一个哲学原理:做事情要从客观情况出发,实事求是。
C选项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水滴石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防微杜渐”指错误或坏事需要在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然会出现严重的结果。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一个哲学原理,即量变引起质变。
D选项中,“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指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经过最艰苦的实践,才能取得真知;“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体现的是经验来自实践的原理;“百闻不如一见”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得更为确切。第一、三个词语,主要说明的是经验的重要性,第二、四个词语,主要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
A.“鬼魂”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认识的影响
B.“鬼魂”并不存在,但可以创造出来
C.所谓的“鬼魂”只不过是植入人脑中的观念性的东西
D.人脑对“鬼魂”是根本不可认识的
2.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A.认识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全过程
B.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基础的、低层次的认识
D.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接近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
3.
近年来,“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防线的失守告诉我们,光是整治企业,问题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在监管方面,还有大量的难题需要攻关。这表明( )。
A.内因要通过外因起作用
B.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D.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4.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着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5.
下列古谚、古训不蕴含同一哲学原理的一组是( )。
A.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
B.鲁侯养鸟;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
【答案解析】:
1.答案: C
解析: A选项的表述明显错误,“鬼魂”不是客观存在的,而只是人的主观意识;B选项也错误,鬼魂是不存在的东西也不可能被创造出一种客观实在;C选项的表述正确,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D不正确,人脑可以对客观事物产生认识,但是认识的结果可能是正确可能不正确
2.答案: B
解析:
“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即人类实践活动,题干指的是人的认识基础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故答案选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于以下各点:(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 准。(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3.答案: D
解析:
本题通过对社会热点现象的描述考查哲学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外因共同影响事物的发展。企业诚信缺失是内因,监管方面不足是外因,食品安全防线失守是这两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故选D。
4.答案: C
解析:
为什么“追求”真理比“占有”更宝贵?因为真理也是发展的,“占有”真理,今天在这里是真理,时间、地点、条件变化了,人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占有”的真理还会是真理吗?因此就要不断地追求真理。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D
解析:
A选项中,“郑人买履”指郑人犯了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买不到鞋子的后果,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按图索骥”用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不求事物本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也就实现不了目标。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了一个哲学原理:做事情需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选项中,“鲁侯养鸟”说明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就会弄错事实;“良莠不分”比喻将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不加区分;“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一个哲学原理:做事情要从客观情况出发,实事求是。
C选项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水滴石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防微杜渐”指错误或坏事需要在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然会出现严重的结果。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一个哲学原理,即量变引起质变。
D选项中,“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指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经过最艰苦的实践,才能取得真知;“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体现的是经验来自实践的原理;“百闻不如一见”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得更为确切。第一、三个词语,主要说明的是经验的重要性,第二、四个词语,主要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