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范文

2014年《半月谈》第18期

发布:2014-09-29    来源: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申论考试归根到底是一种能力考试,尤其注重对考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而这也是考生仅通过做题难以取得申论高分的原因。因此,考生唯有提高以上几方面的能力,才能达到提高申论成绩的目的。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应试者可以通过阅读近一年来的《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等时政刊物的方式关注思考社会热点问题来达到积累申论写作素材的目的。
  为帮助考生积累素材,天津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tjgkw.org/)将会持续更新半月谈,同时考生应结合国家公务员考试智能教材升级版中申论指导进行全面复习。
  以下是2014年《半月谈》第18期内容:
  呼唤新动力
  中国经济增长正变速换挡走向新里程,它有一个代号叫“新常态”。
  从高速度到新常态,长期积累的深层潜在风险会渐次释放,中等收入陷阱的警钟将不断敲响。中国经济原有的增长动力开始减弱,新的动力又在哪里?
  显然,原有的要素投入、外延扩张的效应已见边际,人口红利、资源红利不断流失,政府主导、政策刺激的模式也再难复制。发展转型已是大势所逼,培植新动力才能走出新局面。这新动力,我以为就是创新型驱动、城镇化推进和全球化布局。
  历经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制造依然是我们的产业重心,世界工厂的地位也不可轻言让渡。然而,低端的传统优势急剧衰减,向着东南亚的又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已在悄然上演。中国制造亟需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中强筋壮骨,向生产率的提升着力,向价值链的上游攀升。战略性高新产业出师未捷,很快便陷入产能过剩的泥淖。亟应跳出单一模仿型创新窠臼,打破核心技术“空心化”困局。更为紧迫的是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惊涛拍岸,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工业4.0”等发展战略。我们自当顺应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大趋势,赢得产业结构转换、发展方式转型大机遇。
  创新型驱动呼唤技术进步,但更当着力的还是人才建设。时下,打造人才高地已是竞争共识,人才争夺也已愈演愈烈。确实,招揽人才很重要,它是捷径。引进一个人才,就可能带动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但是,比招揽更重要的是培养,它是根本。企业家抱怨最多的问题,就是遇到人才瓶颈。“待遇再好,也很难招来想要的合格的技术性人才!”比培养更重要的是使用,它是导向。如果人才的精力更多地纠结在种种社会关系的缠绕和诸多厚黑规则的围困中,再优秀的人才也只能徒唤奈何。而且,人才建设还得打开视野,更多的放眼于全民人力资本的涵养,着力于产业工人素质的进步,为每一个人开拓宽广的成才通道,创造多元的发展机会,提升强大的创业能力。德国、日本为什么能在世界制造业的竞争中保持旺盛活力,一路引领在前?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得益于他们的职业教育和蓝领创新,得益于他们不拘一格的人才社会评价和人才培养体系。
  城市化是扩内需的最大潜力,也是新常态的重要动力。众多专家已经一遍遍地数说过城市化的巨大红利: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大约为农村居民现金性消费支出的3—3.5倍,还有2亿多人口要进入城镇,每年因城市化新增约10万亿元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中国城市化红利还有30年。只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正当全社会的城市化预期持续升温之际,“大城市病”已见难以承受之重,“逆城市化”现象也在悄无声息中骤然而至。
  破解之道还在大力拓宽城市化道路,重点提速小城镇发展。难题在于,如何增强小城镇的发展魅力。中国城市政治地位决定资源配置能力,行政级别决定要素集聚能力。这是中国城市结构失衡的最大病因。京津冀一体化多年难以启动的最大瓶颈也在这里。眼下,努力打破这一瓶颈,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GDP导向型政绩考核,国家主义取向型发展模式,激发了无数官员的畸形“都市梦”,圈地囤地,贪大求洋,制造了多少大城市泡沫?长此以往,那些小城镇还有多大机会生存生长、做优做强?小城镇自身也得增强发展定力,在乡土资源的保护中,在现代元素的融入中,开发、彰显其富有竞争力的特色,唤醒、激活其富有生命力的灵魂,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文明的引领。
  将发展的视阈放向世界,构筑新的全球化布局,将为中国发展赢得新的全球化红利。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企业、中国资本走出去,吸收全球创新资源和高级生产要素,谋求更高水平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在全球价值链中占领更为有利的位置,已经显示新一波开放强劲的势头。抢抓亚非拉美欧新一轮基建投资大潮,加快先进产能的海外输出,联动实现“中国装备”和“中国制造”的同步升级,这是对外投资新的亮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发展转型与区域合作相对接,让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共享机遇,共同发展。这是更具战略意义的开放决策。
  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布局,不仅是市场的竞争与合作,而且是规则的对接与变革,是文明的对话与融合。在WTO多边贸易体制陷入困境的背景中,服务贸易和投资协定正成为新一轮国际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的核心内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强强联合”重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主导权的战略意图日见清晰。中国自应未雨绸缪,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规则制定,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为助推中国经济新常态增长铺平道路。从企业层面看,走出去还要走进去,既要深入当地市场,也要深入当地社会,既要争取政府支持,也要赢取民间认同,既要遵守所在国家法律,也要尊重族群文化习俗,让中国产品落地生根,让中国文化传播四方。
  发展召唤改革,开放倒逼改革。我们应当加快脚步,在改革中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搭建各类人才公平竞争自由发展的社会平台,让创新活力尽情涌流;引导和释放民间投资潜力,完善和保障居民同质服务,营造各具特色蓬勃生长的城镇生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海外投资的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改革将进一步解放新动力,催生新优势,巩固新常态。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4年《半月谈》第17期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问题相关问题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tj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11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