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公务员考试复习:文章阅读(4)
一般来说,癌细胞进行转移会分为几个阶段:一是侵犯,此时癌上皮细胞会松开癌细胞之间的连接,使之“重获自由”而能移动到其他地方;二是“内渗”,此时癌细胞穿过血管或淋巴管的内皮进入循环系统;三是“外渗”,此时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会穿过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到达其他组织;最后就是这些癌细胞的新大陆移民,在其他组织当中繁衍形成转移的恶性肿瘤。
此前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将癌细胞注射入循环系统中,如此便缺少了与侵犯和内渗作用相关的基因研究。最近,美国一家研究所发表了与癌症转移早期相关的研究结果。
首先他们使用目前技术领先的徽阵列技术对会转移的老鼠乳癌细胞的基因表现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Twist。这个转录因子在胚胎发育的某些过程中,肩负若引发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组的任务,而类似的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塑情形在肿瘤转移的时候也会发生。
他们发现,Twist会使由钙黏附素E所调控的细胞黏附作用失效,产生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被阻断了Twist表现的癌细胞的转移程度会降低,在循环系统中的癌细胞数目也有减少的现象。另外,人类乳癌之一的侵犯性小叶癌当中也观察到Twist抑制了钙黏附素E的表现。
研究人员推测,癌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转移,可能是由于唤醒了身体中沉睡已久的、负责胚胎早期型态发育的基因,导致相关程序的启动,从而获得可怕的转移能力。
未来在临床上也许能开发药物以抑制Twist这类基因的表现,避免肿瘤转移;或者可以藉由筛检这些基因,及早发现肿瘤的未来走向,并给予适当的化疗。
1.1.
>研究人员主要研究的是( )。
A.癌症转移的侵犯内渗阶段
B.癌症转移的繁衍阶段
C.癌症转移的外渗循环阶段
D.癌症转移的形成阶段
1.2.
>关于Twist,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引发细胞移动及组织重组
B.抑制某种细胞黏附作用
C.降低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D.引起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1.3.
>所谓“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指的是( )。
A.完成了“内渗”的残存癌细胞
B.抑制了癌细胞“内渗”的淋巴组织
C.阻挡了癌细胞“外渗”的血管组织
D.完成了“外渗”的多余癌细胞
1.4.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
A.与胚胎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引起癌转移
B.科研人员找到了可以阻止癌症转移的基因
C.Twist在胚胎发育和癌细胞转移中表现相似
D.筛检人体基因可及早发现癌症
1.5.
>文章内容可以概括为( )。
A.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
B.如何阻断癌症转移的路径
C.癌症转移可在早期就被发现
D.发现与癌症转移相关的转录因子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闻名遐迩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疾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神、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着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经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________。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用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成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 】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漫漫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花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部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又是一个完美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漫漫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2.1.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们“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的是( )。
A.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比较产生的焦虑
B.不满现状,不接纳自己缺陷产生的痛苦
C.急于达到终极目标而产生的焦虑
D.不正确的比较带来的自卑
2.2.
作者引用席勒的童话的目的是( )。
A.告诉人们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B.告诉人们追求圆满的结局往往是不圆满
C.告诉人们人生有时需要不完美
D.告诉人们追求完美是办不到的
2.3.
下列选项中,适合填在本文第②自然段横线处的是( )。
A.正所谓“苦尽甘来,否极泰来”
B.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C.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4.
下列选项中,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人生是不完美和有待修正的,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B.人生不必追求完美,正视现实最重要
C.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是最不幸福的人
D.人要学会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进行比较
2.5.
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倘若
B.即使
C.之所以
D.抑或
目前,全世界每天约有550万人正在忍受着各种疼痛的折磨。各类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引发其他疾病。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一种伴发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镇痛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因而常常忽视对疼痛的治疗,尤其是对轻、中度疼痛的治疗。
疼痛一般分为普通疼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疼痛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精神失衡,使之产生忧郁、焦虑、烦躁及恐惧;疼痛还会影响患者各个系统的正常生理机理。严重的疼痛可影响胃肠道蠕动、消化道功能、植物神经功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大汗淋漓等。剧烈的或长期连续不断的疼痛,可使人体某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乃至异常,造成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导致病人抑郁、残疾甚至自杀。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的概念,现已把疼痛称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标。疼痛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公众健康问题。虽然对于疼痛的理论认识日益提高,但却难于对其有效治疗。由于文化、个人态度、教育、政治以及思维逻辑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急性和慢性疼痛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以亚洲国家最为严重,普遍存在阿片成瘾恐惧症。
WHO,已经联合LASP(世界疼痛大会)和国际麻醉剂控制委员会一起呼吁降低阿片成本,改善对医用阿片类药物过分控制的现状。LASP发起一个年度的“世界镇痛日”活动,目的是使“免除疼痛”的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加深对“免除疼痛是基本人权”的认识。使“免除疼痛”成为法定权利,最好的措施就是立法。
实施全球疼痛治疗有赖于多种措施的结合,要推动世界范围疼痛研究和临床资料的发展,为全人类战胜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过去人们习惯于把镇痛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前者主要作用在大脑和脊椎部位的阿片物质;后者主要是抑制外周组织的环氧化酶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LDS)。近年的研究证实阿片的物质的外周组织局部镇痛作用及NSALDS的中枢系统的镇痛作用。因此,从镇痛药物是否具有成瘾进行分类,可能更为确切,故将其分为阿片类镇痛药和非甾体类解热镇痛类抗炎药。
3.1.
下列关于“疼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疼痛是一种病症,治疗过程的药物易让病人形成阿片瘾
B.疼痛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但疼痛又不能治疗
C.疼痛可以引发其他疾病,镇痛药也只是治标却不能治本
D.疼痛是人类五大生命指标之一,很多人却只能忍受其折磨
3.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认为疼痛只是一种疾病并发症,只要疾病能治好,疼痛就会自然消失
B.疼痛根据程度分为两种,严重的可以使人体器官、系统功能紊乱或产生异常
C.目前疼痛治疗还处于初步阶段,人类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方法
D.国家立法是让生病的人们免除疼痛的有效措施,因为免除疼痛是法定的权利
3.3.
下列根据原文进行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从镇痛药的分类中可以清楚地辨认出“中枢性”阿片药物因为作用于大脑、脊髓,所以更容易成瘾
B.人们应该从“成瘾恐惧症”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根据临床疼痛治疗的需要,合理使用治疗疼痛的阿片
C.全世界有550万人正在忍受各种疼痛的折磨,缓解疼痛、合理科学地使用阿片治疗疼痛是当务之急的事情
D.人类五大生命指标(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疼痛)中,疼痛是近年来才加入的,这源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
根据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本书从历史学、民俗学等角度,对山东人“闯关东“这一罕见的移民现象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深人分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背景,规模状况,揭示了东北人和山东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文化情结。②其中山东人是“闯关东“主体。③“闯关东。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史,其迁徒人数也是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上最多的。④从清朝顺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300年间大约有3000万人拥人茫茫关东大地。
4.1.
对上面四句话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4.2.
这段文字可能选自( )。
A.科普读物
B.文学常识
C.历史教材
D.报纸
4.3.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
A.“闯关东”的主体是3000万山东人
B.“闯关东”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最长的移民史
C.“闯关东”不仅是历史行为也是社会文化行为
D.“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的移民现象
近十年来.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里查德
5.1.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观察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学生的眼部活动来分析他们看事物方式的不同
B.在记忆测试中,研究人员让学生看了两张显着位置的物体相同而背景不同的图片
C.有专家认为此项研究成果对于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帮助,但也有专家对此置疑
D.美国人在新背景下能更准确地辨认物体,是因为他们在前景物体中能解读出更多的视觉细节
5.2.
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看水下景物的图片,美国人会注意游动的鱼;中国人会注意溪流、岩石和鱼
B.东方人倾向于更加社会化的生活;西方人则更喜欢过独立的生活
C.人们看待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依赖于自身拥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
D.东方人更适合做管理工作,西方人更适合做科学研究
5.3.
最能解释“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更具有整体性”这句话的一项是( )。
A.东方人倾向于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前景物体上,在新背景下也能更准确地辨认物体
B.东方人做事时考虑问题比西方人周全
C.两方人能在前景物体中解读出更多的视觉细节
D.在观察事物时,西方人先从观察事物的前景开始,而东方人则是从背景到前景更全面地观察问题
5.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记忆测试中,研究人员让学生看的图片中的物体是观察照片
B.西方人比东方人具有更强的记忆能力
C.文化差异是造成人们思维方式差异的重要原因
D.在古代东方人喜欢与他人融洽地从事农业生产,而古希腊人喜欢从事打猎、捕鱼等活动
1.1.答案: A
解析:
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章主要讨论关于癌症转移机制的问题,即发现了Twist基因,阐述了其转移的生物学原理。材料中第二段“此前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将癌细胞注射入循环系统中,如此便缺少了与侵犯和内渗作用相关的基因研究”,“缺少”表明新的研究补齐了此前的欠缺,即对“侵犯”和“内渗”作用的研究。B、C、D“外渗”、“转移”、“繁衍”均不是“早期相关的研究”,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2.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关键词Twist在第三段中提及“肩负若引发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组的任务”,故A项表述符合文意;第四自然段“Twist会使由钙黏附素E所调控的细胞黏附作用失效,产生上皮细胞的上皮一一间质转化”一句可知B项、D项表述也符合文意。
C项表述有误,Twist的作用是提高癌细胞的转移能力,而并非降低。故正确答案为C。
1.3.答案: A
解析:
此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第一自然段就提到了通过内渗之后的癌细胞会继续外渗,也就是完成了“内渗”的残存癌细胞的意思。B项表述有误,并非是一种淋巴组织;C项表述有误,并非是血管组织;D项表述有误,并非完成“外渗”,而是完成“内渗”之后的癌细胞参与“外渗”的过程。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 D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第五自然段中“可能是由于唤醒了身体中沉睡已久的、负责胚胎早期型态发育的基因”一句,可知这一推断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并非确定性结论,因此A项表述过于肯定和绝对,不符合文意;B项也是同样的错误,由文中最后一段“也许能开发药物以抑制Twist这类基因的表现”一句可知B项表述过于绝对,并非已经找到的意思,也不符合文意;C项表述有误,文中并没有相对应的语句,因此属于无中生有;D项表述正确,通过文中最后一段“或者可以藉由筛检这些基因.及早发现肿瘤的未来走向”一句得出。故正确答案为D。
1.5.答案: D
解析:
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中一直围绕与癌症转移相关的转录因子Twist进行论述,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D项。A项表述过于泛化而没有针对性;B项表述在文中并无具体论述,没有讨论如何阻断癌症转移的途径;C项表述也不妥,并非重点讨论癌症是否能够在早期被发现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 B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第四段的“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中的”自己的缺陷“即”自己的不完美“,由此可知B项中的“痛苦”是“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所导致的结果,而非"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B。
2.2.答案: C
解析:
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席勒的童话讲的是原本追求圆满,但追求到后发现圆满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又重新回到不圆满的状态,说明了“圆满不一定是最好的”这个道理;并且童话的下一段也由此引出作者的意图,“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因此C项最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C。
2.3.答案: B
解析:
此题为语句填空题。
第②自然段中的企业主、罗斯福、丘吉尔都是有缺陷的人,但通过“奋斗”“努力”都最终获得成功,强调的是逆境中的主观努力,因此B项最符合语境,为正确答案。A项只提逆境的转变,没有强调主观努力;C项强调的是在逆境中的乐观心态;D项强调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故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 A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A项正确;由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可知B、C项错误;D项不是作者的本意。
故正确答案为A。
2.5.答案: A
解析:
此题为虚词填空题。
“倘若”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即使“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在正句里常用“也”呼应,说出结论。”之所以“为连词,位于句首时引出结果,其后常用”是因为“来引出原因。”抑或“指或是、还是,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根据上下文判断,文中【 】处应填入表假设的词。A项符合文意;B项除了假设之外,还有让步的含义,不合文意;C项不合文意,空格处后引出的是原因;D项表选择关系,不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
3.1.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D项表述正确,由文章第二段中的“世界卫生组织……把疼痛称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标……目前急性和慢性疼痛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以推断得出。
A项错误,文章说“普遍存在阿片成瘾恐惧症”可以知道“容易成瘾”说法有误;B项错误,“疼痛”可以“治疗”,这也正是文章探讨的问题;C项说法错误,由第一段“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镇痛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可知“镇痛药只是治标”是片面的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D。
3.2.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表述正确,由文章第二段“难于对其有效治疗”和“目前急性和慢性疼痛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以推断得出。
A项错误,由文章首段“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可知,对疼痛有此种看法的并不是科学家;B项中“根据程度划分”表述错误,文章第二段提到“疼痛一般分为普通疼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并没有点出其划分标准;D项曲解文意,文章第三段指出立法是使“免除疼痛”成为法定权利的最好措施,但立法并不能让生病的人免除疼痛。
故正确答案为C。
3.3.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A项说法错误,文章末段指出,近年的研究证实NSALDS也具备中枢系统的镇痛作用,所以不能由“阿片药物作用于大脑、脊髓”就推断其更容易成瘾。
B项表述正确,文章第二段提到阿片成瘾恐惧症普遍存在,对疼痛难以有效治疗,但是疼痛对人体又有诸多危害,由此可以推断出人们应该合理使用阿片药物来治疗疼痛;C项说法正确,由第一段前两句话可以推断得出;D项正确,根据文章第二段“世界卫生组织(WHO)……现已把疼痛称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标”可以推断得出。
故正确答案为A。
4.1.答案: D
解析:
该题考查语句排序。通览各句,从②句的“其中"可知,②句应该紧接着④,故④②形成捆绑。再看选项,只有D项符合,选出答案。
细看D选项的排序,③句总起全文,④句对③句做具体阐述,对应“持续时间最长”和“迁徙人数最多”,①从前文引出全书的主要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
4.2.答案: D
解析:
这一段话主要介绍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因此结合四个选项,可以断定最有可能选自报纸上的图书推荐类栏目,故选D。
该段文字并不属于科普类的读物摘要,故A不选;该书虽然属于文学,但是算不上“常识”,故排除B;该书虽然涉及历史,但为文学着作,该段文字是着作的介绍,不能被用作教材使用,故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D。
4.3.答案: C
解析:
该题为隐含主旨题。A项错误,“闯关东”的人数大约有3000万人,其主体是山东人,而并非闯关东的山东人就是3000万;B项错误,“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史,而不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最长的;D项错误,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至1949年,而“闯关东”是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就开始的。C项概括的内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5.1.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说法错误,由文章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这些专家对研究成果本身是没有疑问的,只是对“研究者用来解释这些差异的复杂社会存在一些疑问”。
A项表述正确,由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可以推断得出;B项符合文意,根据第二段的“记忆测试,给两组学生看了两张叠在一起的图片……”可以推断出来;文章第二段指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记忆方面的差异,接下来在第三段给出了解释,由此可以推断出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5.2.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D项说法错误,第三段虽然提到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更具整体性,西方人更具分析性,但不能因此就推论东方人适合管理工作,而西方人适合科学研究,因为这两种工作都需要注重整体性和分析性。
A项表述正确,研究指出美国学生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于前景物体,而中国学生比较注意背景,游动的鱼属于前景物体,溪流、岩石等属于背景,因此A项推论符合文意;B项表述正确,由文章第四段可以推断得出;C项正确,由第四段首句“看世界方式的差异源于文化差异”可以推知。
故正确答案为D。
5.3.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D项正确,东方人倾向于从背景到前景更全面地观察问题,这足以说明其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
A项错误,材料中明确指出西方人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于前景物体,东方人倾向于注意背景画面;B项错误,在材料中并未提及;C项说的是西方人,与题干要求显然不合,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4.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表述正确,由第四段“看世界方式的差异源于文化差异”这句话可以推断得出。
A项错误,学生看的应为动物图片;B项不能从文中推出;D项错误,文章并没有说古希腊人“喜欢”打猎、捕鱼,由“古希腊人从事打猎、捕鱼等活动,许多人经营自己的农场……”这句话可看出古希腊人也从事农业。
故正确答案为C。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