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每日练习(2016.7.13)
1.紧随某个行为之后所发生的事件(行为之结果),使得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行为受其结果的影响不断增加的现象,称之为强化。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强化的是:
A.三岁的小明见到客人后主动跟客人打招呼,妈妈表扬了他,小明以后每次见到客人都主动打招呼
B.小王参加聚会时对朋友的敬酒来者不拒,第二天由于宿醉上班迟到,后来,小王参加聚会都会适当拒绝朋友的敬酒
C.妈妈不给小红买冰激淋,小红就在街上哭闹,妈妈无奈只好给她买冰激淋吃,以后每次妈妈不答应小红的请求,小红都会哭闹
D.小丽有一次骑自行车去公司上班,发现比乘公交车用时更短,以后每天都骑自行车上班
2.游说是指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解释、说明,以鼓励自己的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游说的是:
A.宣传栏中展示了定期少量献血并不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反而有利健康的资料
B.张教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学生们都觉得受益匪浅
C.社区开展了一系列“防害灭害”活动,给每家每户都发放了蟑螂药
D.妈妈答应了小明,如果他今天中午能多吃一碗饭,周末就带他去公园
3.隐域性是指自然地理现象在受到局部的地形、水文、土壤、气流、洋流、季风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地球表面不按或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分布的特性,它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鲜明,使自然环境变得更具复杂性与多样性。
以下属于隐域性分布的是:
A.关汉卿《窦娥冤》中描写的“六月飞雪”
B.余秋雨所描写的丝绸之路上的“月牙泉”
C.岑参在诗中所描述的“北风卷地白草折”
D.电影《木乃伊归来》中所出现的大沙漠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强化的定义条件包括:(1)“行为之结果”;(2)“行为受其结果的影响不断增加的现象”。A、C、D三项的行为都是增加,符合定义条件(1)(2);B项中“上班迟到”的行为使得喝酒这件事的可能性在变小,因此跟题干的描述正好相反。
2.A【解析】游说的定义条件包括:(1)“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2)“对特定信息进行解释、说明”;(3)“劝服性传播”。A项是通过文字来解释献血的好处,带有劝说大家去献血的目的性,符合定义;B项没有体现“劝服性传播”,不符合定义;C项发放蟑螂药第一没有体现传播媒介,第二也没有明确地体现通过解释、说明和鼓励的方式进行传播,不符合定义;D项没有对特定的信息进行解释说明,不符合定义。
3.B【解析】主体:自然地理现象;条件:受到局部的地形、水文、土壤等因素的影响;结果:使地带性分布规律不鲜明,使自然环境变得更复杂更多样。A项“六月飞雪”是小说中的虚构现象,非地理现象,主体关键词不符合;B项“月牙泉”是沙漠中的奇妙景观,符合特殊自然环境导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符合定义;C项“北风卷地白草折”是气候现象,不符合主体关键词;D项“大沙漠”是符合地带性规律分布的地貌,不符合结果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