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天津公务员面试热点:地震面前,请谣言止步
在天津公务员面试题目中,一般都会跟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现象紧密相关。准备面试的考生们一定要及时关注新闻热点,好好备考,走好最后一步。天津公务员考试网特为大家分享2018天津公务员面试热点:地震面前,请谣言止步,希望可以帮助考生们顺利备考。
>>仔细阅读下文:2018天津公务员面试热点:地震面前,请谣言止步
>>仔细阅读下文:2018天津公务员面试热点:地震面前,请谣言止步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九寨沟地震发生至现在,网络上已经有部分流言发布,新浪四川旅游频道通过微博发布了辟谣消息。记者看到,辟谣微博中有一张疑似高雄地震的图,在记者的朋友圈中也有不少人发布。请大家不要轻易传播未经核实的消息。(8月9日新华网)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钱江晚报:事实完胜谣言缘于理性已成长
一般,发生灾难之时,往往也是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历来如此。如往昔的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灾后总有不实的消息乱传,让人人心惶惶。九寨沟地震也出现了类似不和谐的一幕。有人说地震发生前西安等地有地震云预示了灾情,有人把几年前高雄的地震图片当成九寨沟的转发,还有人比地震局专家还“权威”,言之凿凿地说,过几天还有余震。
在互联网时代,趁乱兴风作浪,散布谣言,会引起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谣言混淆视听是救灾进程中的绊脚石,它的次生灾害不容小觑。不过,今年的情况与往年大不相同。一些谣言是一出头就被人劈头盖脸“群殴”,被批得哑口无言灰头土脸。比如对一些自媒体疯传的所谓地震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专业人士@大脸撑在小胸上,立马写文反驳。有谣言将台湾高雄地震图片说成是九寨沟地震后景象,也被网友一一辨认。
谣言刚一冒泡就被“团灭”了,人气尽失。说明事实迅速战胜了谣言,说明我们的社会,理性的力量已经茁壮成长,谣言失去了肆虐的空间,失去了发酵的土壤。
这个理性力量,首先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迅即反应,主流媒体的主动应对。因为权威信息的第一时间发布,是谣言不攻自破的第一法宝。地震发生后的一小时内,多家媒体和机构账号及时发布了多条辟谣信息,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为广大网友了解灾情、遏制谣言传播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针对地震云的说法,中国气象局在第一时间表示: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二者之间有内在关联性。事实上,只要有透明公开的环境,绝大多数谣言的命都不太长。
第二,理性力量还来源于那些普普通通的群众、网民。诚然,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灾难发生时,因为急促之下,人们没有运用理性细加审辨的时间和可能,所以宁可信其有就成为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谣言也很容易冲破理性的堤坝。但如今,爱思考会思考的网友越来越多,几年前,网友遇到耸人听闻的传言,往往会先转发,但现在会先问一问是不是谣言,很多人还会去搜索查证。特别当权威渠道加强了对最新资讯更新之后,对不确定的信息辨别变得更加可能。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权威机构的信心与作为。
谣言的存在有时不可避免,但正是在一次次辟谣的过程中,政府管理、主流平台的应对、公民素养不断成长,促成了理性力量的养成。
工人日报:地震面前,别用造谣传谣添乱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
时值夜晚,人们纷纷通过朋友圈、微博等平台阅读、转发相关消息,并为地震灾区的百姓祈福,然而同时,一些谣言随之出现。有人把此前台湾高雄地震大楼倾斜的图片发出来,让人以为是九寨沟地震的现场情景。还有人打着中国地震局四川分局的名义,声称8月9日凌晨3时左右会发生余震,届时陕西西安、汉中、安康,甘肃兰州、张掖,青海西宁等地都会被波及。
如果说第一种谣言还只是涉嫌夸大地震灾情的话,那么第二种谣言则会在社会上造成恐慌情绪。可以想见,如果上述地区的网友和公众轻易相信了这样的谣言,势必会在恐慌焦虑情绪之下采取各种措施去“避震”,比如不敢在室内停留、不敢正常睡觉休息,进而可能造成生产中断、生活混乱,影响整个社会秩序。
对绝大多数网友和公众来说,面对九寨沟或者是其他地方发生的地震,并不能亲赴现场进行抗震救灾,但这并不表示什么都不能做,关键是怎么做,如何做。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关于地震的消息、普及地震的科学常识等等,都可以算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如果灾区人民有需要,国家有号召,参与捐款捐物,更是对抗震救灾的一种直接支持,但是捏造、转发和传播各种和地震有关的不实消息、谣言,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做的。
某种角度说,面对地震,人们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也是对灾区群众的一种呵护,而造谣、传谣,则是对灾区群众感情上的一种伤害,也是对正常的抗震救灾安排的一种破坏。何况,有些谣言涉及的已不仅仅是地震灾区,还包括了其他地区。
谣言止于智者,之于现代社会,谣言更应该止于制度和法律。从制度角度来讲,有关部门在地震发生之初,在启动抗震救灾机制的同时,也应注意对谣言的防御,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不给谣言的存续留余地和空间。从法律角度来讲,则应该依法加强对造谣、传谣者的打击力度,让那些不怀好意、缺乏社会责任感、恶意攻击和中伤者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现代金报:支持抗震救灾 不造谣不传谣
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截至目前已经造成十多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网友们纷纷在朋友圈转发相关消息,并且为地震灾区百姓祈福。然而与地震消息一起出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谣言,有人把当年台湾高雄地震大楼倾斜的图片发出来,让人以为是九寨沟地震的现场情景,人为夸大了地震灾情。更有甚者,还有人打着中国地震局四川分局的名义,表示会在8月9日3时左右,再次发生余震,届时陕西西安、汉中、安康、甘肃兰州、张掖、青海西宁等地都会被波及。
如果说第一种谣言还只是涉嫌夸大地震灾情的话,那么第二种谣言,则极有可能让网友和公众信以为真,在社会上造成恐慌情绪,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
上述地区网友和公众如果轻易相信了这样的谣言,势必会在恐慌焦虑情绪之下采取各种措施“避震”,由此造成生产中断、生活混乱,以及社会正常运转秩序的停滞等等,这些都会给整个社会以及无数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和各方面的损失。
对绝大多数网友和公众来说,并不能亲赴现场进行抗震救灾,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什么都不能做,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做,如何做。
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关于地震消息、普及地震科学常识等,都可以算是一种正常反应,如果灾区人民有需要,参与捐款捐物,更是对抗震救灾的一种直接支持,但是捏造、转发和传播各种和地震有关的不实消息、谣言,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做的。
换句话说,面对地震,我们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也是对灾区群众的一种呵护、一种祝福。更何况,有些谣言涉及到的,还不仅仅是地震灾区,而是其他地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自然也就更大。
谣言止于智者,似乎更像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
对现代社会来说,谣言更应该止于制度、止于法律。从制度角度来讲,有关部门在地震发生之初,在启动抗震救灾机制同时,也应该启动辟谣机制,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不给谣言生存留下余地和空间。从法律角度来讲,则应该依法加强对造谣、传谣者的打击力度,让那些不怀好意、缺乏社会责任感、恶意中伤者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西安晚报:真相跑赢地震谣言 见证网络自净能力
在灾情面前,恶意造谣着实令人气愤,但令人欣慰的是,这次在与谣言的赛跑中,事实真相跑在了前面。满屏的“不信谣不传谣”“别信,这些都是谣言”以及各类科普贴等,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真相。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数次由谣言造成的“次生灾害”后,网友们理性多了,一些诸如借地震实施短信诈骗等谣言刚一出现就被揭穿。有网友调侃,辟谣的太多,骗子明显不够用了。
网友在灾难面前的这种理智和定力,除了源自一次次被忽悠后的经验教训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网络空间已建立了一种基于法治的约束机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传谣将会付出代价,借灾难造谣传谣更是“罪加一等”。近些年来,无论是大V还是普通网民,因造谣传谣而受到惩罚的都不乏其人,“不造谣不传谣”已成为网络共识。
当然,威力更大的“谣言粉碎机”是权威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通过官网、官微、客户端等多个渠道第一时间发布官方信息,新老媒体一起上阵、及时介入,大大压缩了谣言传播的空间。当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汇集在一起,反复交叉、验证,事实真相就会水落石出,谣言不攻自破。
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规则制度的完善、政府部门媒介素养和应变能力的提升、网民法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增强,造谣传谣成本和难度在不断加大甚至变得不可能。这就是网络的自净能力,一旦被激活,就会释放出强大力量,让谣言无处遁形。
网络注定要经历一个从混沌到有序的发展过程,我们应看到并肯定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某些不甘寂寞的人仍在蠢蠢欲动,就此而言,涵养网络的自净能力依旧任重道远。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