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 >> 其它

每日常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发布:2018-05-24 11:03:58    来源: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1.产生朝代:有争议,夏、商、西周均有,较可信的是西周。
  2.简介:世卿世禄制是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世卿是指贵族中到王室充当卿士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他们父子之间官职世袭,故称世卿。世禄是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享用。
  3.意义影响:对分封制所固有的分散性作了一定程度的补救;加强了上下级封君政治上的联系和行政上的沟通;容易造成诸侯称霸,强卿专权,使天子、诸侯沦为傀儡。
  军功爵位制
  1.产生朝代:战国
  2.相关人物:秦孝公、商鞅
  3.简介:军功封爵制是秦孝公时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其规定军功以斩得敌人的多少来计算,军功共分二十级,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官位、田地和服劳役的庶子等。一般百姓,立有军功,即可受爵。
  4.意义影响:沉重的打击了旧贵族,鼓励了新兴地主阶级;提高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扩大了统治基础,培植了大批军功地主。
  察举制
  1.产生朝代:西汉
  2.相关人物:汉武帝
  3.简介: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察”为考察,举为举荐,察举即在考察的基础上予以荐举。汉文帝时就已经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时才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的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了资产的限制。这样就使察举制逐渐完善起来。
  4.意义影响:,为中小地主及其他社会阶层开辟了一条参政之路;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充实和加强了封建统治机构。
  九品中正制
  1.产生朝代:魏晋时期
  2.相关人物:曹丕、陈群
  3.简介:九品中正制是曹魏后期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而推行的官吏选拔制度。曹丕接受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部分中央官吏兼任本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品评本区域内的士人,将之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供吏部选官参考。九品中正制的实行结束了两汉以来实行的察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
  4.意义影响:
  正面:针对东汉末期的察举制度的流弊,避免了结党营私之现象;巩固了中央集权,由于中正官是中央官员,是由中央直接委任的,选举权便复归中央,巩固了中央集权。
  负面:九品中正制推行初期,还能做到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后来则完全看中出身门第,逐渐转化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蜕变为士族门阀统治的工具。
  科举制
  1.产生朝代:隋朝
  2.相关人物: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
  3.发展历程:
  (1)隋文帝:随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原来的选官制度已经无法推行下去,
  隋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4)武则天时,大量增加了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
  (5)宋代,糊名法和誊录法,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6)明清,以八股为考查方式。进士及第仅是获得了做官资格,做官还要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
  (7)废除时间:1905年。
  4.意义: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5.其它考点:
  (1)相关称呼: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三场考试均第一,被称为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2)八股文:起源明代,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八股文的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8 http://www.tj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11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