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清明节,何妨手植一株柳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南宋陆游这句诗,流传很广。“忽见”,是写日子到来之快。“家家”,是写习俗影响范围之广。“插杨柳”,是描述清明习俗。“杨柳”,古诗词中常指柳树。诗人一看到家家门口插柳条了,便知道清明节到了。柳树与清明节,关系密切。
柳,是文化符号。传统文化中,柳树是清明节祭祖与踏青两大礼俗中最为鲜活的载体。作为极富文化内涵与情感色彩的符号,柳树,是报春应时之物,率先把苍茫山野拽回青葱,通体皆嫩绿,独占一枝先。柳树的遇水即生、粘土就活、早生早发的特点,被赋予哲学的、宗教的和美学的意义。
柳,与习俗相关。古时候,清明节有折柳、插门、插坟的习俗,人们喜欢戴柳帽、穿柳鞋、头簪柳叶。清明节插柳枝于屋檐下,除了“以迎元鸟(燕子)”,还能预报天气,“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古人还有以当日柳叶青或焦,预测农作物丰欠的习俗,“清明柳枝青,百谷又丰登”“清明柳叶焦,吃麦用力挑”。而插柳于井台,喻意“井井有条”。踏青男女头上戴柳,象征吉利。车马轿上插柳,出门顺畅。宋代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就有人们郊外踏青路上,轿顶插柳的图景。
柳,能祛病消灾。古人认为,柳枝能够降除瘟疫。于是清明时节,“插柳于门外,以辟不祥”,“插柳条于明堂,驱虫、辟邪、佑护一家平安”。古人很早就将柳树应用于医药。传说中,扁鹊用柳叶熬膏治疗疔疮肿痛,华佗用柳枝治疗骨折。到了今天,科学家们发现,捣烂的柳树皮汁里,含有阿斯匹林的主要成分水杨基酸。
柳,有生态价值。一些地方,清明节天气转暖,有种树习俗。《梨树县志》记载:“清明日……后改为植树节,人咸就隙地栽树”,又有在河畔植柳之俗。当日河堤上排长队,且舞且歌,每隔十二步插柳两株,然后继续踏歌前行,又十二步又两株。十二,是一岁十二月之象征。时至清明,在“满街杨柳绿如烟”里,在祭祖、踏青时,何妨手植一株柳?
柳色如烟,柳浪闻莺。你插一株柳,我插一株柳。在青绿色主基调的清明时节,柳以强大无比的生命力、驱邪辟疫的禀赋,构筑起有关清明的记忆,凝结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中。“绿柳才黄半未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些都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
手植一株柳,慎终追远,不忘根本。手植一株柳,调试身心,谐和自然。清明时节,亲朋相见后又分别,折柳送与远行者。
(作者为中国满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